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说课稿

春的说课稿

时间:2025-03-21 09:47:14
春的说课稿

春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春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九课。本单元是继前两个单元的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之后的一个写景散文单元。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正如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了《春》的优美开篇,才有接下来《济南的冬天》的温情叙述,竹乡的美丽富饶、树林和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此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认知性朗读,目的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还有感知性朗读,目的是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下面是我对第二课时的设计详细说明。

2、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目标就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据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A、掌握课文写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B、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C、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

根据初一学生的学情分析,他们虽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散文的写法要求。所以知识目标1、2设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来探究文章的语言特色是文章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好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

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春》,读了多少年,但读过后有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的记住几个词句,而有些人读过,那一片春色再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

《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自己阅读,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

2、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三、说教学程序

总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探究合作,构建新课堂。

(一)导语设计,激发美。(1分钟)

先播放一组春光图,在优美旋律的中,教师激情导入: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春景,会让你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本堂课我们继续走入朱自清的春,细细赏读作者的生花妙笔奇在何处。

[说明]此设计帮助学生回忆春天美好的感受,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导语通过音乐、图画、诗般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引入激发对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学习兴趣。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同时也交代了学习要点。

(二)跳读课文、理清思路、归纳课文提纲。(2分钟)

[说明]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通过把握关键语句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在教学处理上要简明扼要。这2个环节是3分钟。

(三)学生自读,体会景物特点,体会春色美。(10分钟)

在初一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传“美”,所以我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

此时教师作示范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钻,要求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画,自读,自悟,自得,自问。然后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所得及所问,派代表参与板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设一些质疑,等到同学们讨论地差不多的时候用幻灯片出示,作为对学生思考不足的补充。

○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让同学们能够由点到面,将零散的景物及特点集中。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用心读,用心赏,读出美,增强审美能力,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教师的设问与及同学的质疑,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知识目标1。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美。(10分钟)

理清思路之后,就要抓住重点品味、理解、赏析作品了,要注重对语言的品味。《春》的语言非常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语的穿插……都是很有味道的。这一个步骤,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

我设计的问题是作者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来描写不同的景物?你最喜欢哪些?

在学生回答差不多时,教师可依据回答情况挑选下面的问题给以点拨、提示。

1、提问法提示

(1)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呢?

(5)“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 ……此处隐藏30618个字……去发现美,用你的心灵去感受美,用你的笔去描绘美!

五、板书设计

朱自清

宏观: 山 水 太阳

景:{

微观: 草 花 风 雨 人

情: 新 美 力

【设计说明】板书设计求新、求实、求精,便于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说课反思

1.这篇课文我没有设计检查生字词环节,因为如果象以往一样把它放在引入课文之后讲授新课之前,则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感。而且,学生通过预习和老师的范读,生字词一关已能基本解决。

2.以往《春》的教学,注重逐段逐层的分析,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所以这次教学设计,我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着重突出阅读教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让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里翱翔。

春的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本单元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学会写景方法,可以作为这个单元的重要教学。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赋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我们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让我们感受春的蓬勃生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比喻、拟人的运用及其作用。

2、领会文章的所写景物的特征及寓情于景的写法。

3、培养学生朗读技巧,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细致的观察景物,并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具体生动描绘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重点

学习妙词佳句,有感情的朗读品味文章绘物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把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这一环节我会采取播放录音、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接力赛朗读等多种形式。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比如背景音乐、春的图片、全文脉络图等,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明快、质朴优美,在句式上长短整散搭配协调,字字句句都饱含作者的情感,基调欢快有很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可采用朗读教学法(研读、精读、品读)。

四、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

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五、教学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充分的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3、重视互动合作。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六、教学过程

(一)、品读诗:发现春天的美,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二)、导入课题:《春》

(三)、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绿》,全收在《朱自清全集》。

(四)、阅读全文、牢记字词

1、字音。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

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五)、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宏观勾勒(第2段):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具体描绘(第3―7段):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1、比喻、拟人、引用。2、 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3、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吹动杨柳的春风”引用和借代)。

春雨图(1、比喻、排比。2、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例: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像薄烟(轻))。 春迎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颂春(娃娃、姑娘、青年)

设题意图:着眼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层次,并学习简要概括段落大意。

六、思考讨论,具体分析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出来。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3、小结: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

果、反复的作用

设题意图:旨在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修辞及其用法,并学习品味语言从而深入领会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七)作业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这是对文章的体验和反思,学习、欣赏、借鉴课文,做到学以致用。

七、板书设计

以情为点,表现出春美、人美、生活美的主题。

1、第1段:盼春

2、第2-7段:绘春

①春草图

②春花图

③春风图

④春雨图

⑤春迎图

《春的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