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说课稿1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风筝是幼儿比较喜欢玩的运动器械之一。它的形式非常多,有蜈蚣风筝、燕子风筝、阐风筝、雨伞风筝、篮球、太阳风筝、龙风筝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幼儿虽然知道各种风筝,但是对风筝还不了解,因此有必要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有关风筝的知识,通过放风筝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心态,体验合作乐趣,激发幼儿集体荣誉感,增进家长与幼儿间的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爱慕之心,人皆有之”的确,每个人都喜欢美的事物,幼儿也不例外。本周的主题是风筝,正符合幼儿的审美要求,他们熟悉风筝,又不缺乏对风筝的喜爱之情。他们认为风筝正是美的象征。“美丽的风筝”是以风筝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是幼儿能接受和理解的,这是前提与基础。另外,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前。我让幼儿自带一风筝到幼儿园,并建议家长在双休日与孩子一起放风筝,让孩子尝试自己牵引飞上天的风筝。
二、说目标
主题目标:通过参加系列活动,感受春天带来的喜悦,萌发热爱春天和保护美好环境的情感,在运用多种感官关注生活的过程中,发现春天的各种变化,学会欣赏春天里美好的事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春天的各种特征,把目标定为:
1、了解风筝,在此基础上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感受各种各样的风筝色彩与形态的美,产生喜爱风筝、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3、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表现风筝色彩与形态的美。其中,目标1是知识方面的,目标2是情感方面的,而目标3则是在情感目标的基础上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表现。
三、说教法: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主要以直观法、谈话法进行,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因此在活动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
直观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范法。
操作法是幼儿喜欢的形式,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材料充分表现出来,既可以活动,又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老师先讲解怎么牵动手中的线,示范怎么放风筝,让幼儿仔细观察。
四、说学法
(一)语言表达法
语言表达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学习方法,针对本班幼儿的情况,语言表达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形式,他们也会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偶尔还会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所以,语言表达是幼儿进行活动最乐于接受的。
(二)尝试活动法
要让幼儿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尝试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幼儿极为感兴趣的形式。幼儿在尝试活动中,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引导幼儿俩人结伴选一个喜欢的短线风筝,让幼儿尝试自己放飞的快乐。
五、说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以蝴蝶找朋友引出课题,首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了解蝴蝶喜欢花是因为花很美丽,让幼儿也从中初步体会花的美丽,并让幼儿观看、欣赏各式各样的风筝图片、课件,从而引出所授课的内容《风筝真美》
(二)谈话活动
这个部分是教师与幼儿进行平等对话的环节,请幼儿说说自己从什么地方看出春天来了。通过提问、欣赏、交流,让幼儿体会、感受风筝的美丽,简单了解各种各样的风筝,以及了解风筝的组成部分。
(三)幼儿活动
这是幼儿的尝试活动,利用幼儿所提供的多种风筝,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方式,可与同伴合作完成。可与老师一起放飞,有小朋友牵引,老师托送风筝飞上天。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活动。
六、活动延伸
休息日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放风筝,回来后讲给同伴听。
幼儿说课稿2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安全电压
第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
第三、安全用电常识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安全用电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也是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具有实际意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节的内容不同于前面规律性知识的学习,注重的是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的体现了STS精神。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安全电压
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学习使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
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2)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课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视频,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真实的事例教育学生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导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知识的学习
1、安全电压
人体也是导体,对于人体的触电现象学生较易理解。基于这一点对本知识我设计下面的师生互动过程:
(1)教师提供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影响(危害)和通常情况下人体电阻值的大小两方面数据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公式U=IR推导出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既应用巩固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2)教师向学生介绍不是每个人的电阻都一样大,而且同一个人的电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而着重指出:一般情况下,36伏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感受科学的辨证关系。
2、用测电笔辨别火线
先让学 ……此处隐藏24995个字……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质疑问难,品读鉴赏——品析美
俗话说,学贵有疑,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以“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碧玉”、“绿丝绦”等词的反复咀嚼,使学生对诗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 “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多惹人眼呀!有的说“万条”写出了柳枝的茂密。还有的学生说“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学生在理解诗意中,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它的神奇灵巧。教学中,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内在意蕴,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有的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说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也有的说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还有的说裁出了我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滚、放风筝、嬉戏的笑脸。最后,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读中入境,体验升华——想象美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吟诵,边吟边想象诗歌的意境,然后让学生交流读诗时,眼前浮现的景象。此时的诗歌,在孩子们的眼中变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有的学生说,我看见一位诗人正在作诗,旁边有一排排柳树,一阵微风吹来,柳枝摇摇摆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波光粼粼的湖面,岸边的柳条垂下来特别美。接着我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和课件描绘我眼中的景象,通过展示婀娜多姿的柳树,配上吟诵《咏柳》的音乐,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最后让学生做一回诗人,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也可以背一背古诗。这样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对春天的赞美的创作用意。
(五)趣味作业,迁移运用——拓展美
学完这首诗后,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趣味作业,
①我会唱。
②我会画。
③我会写。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作业,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幼儿说课稿15说活动教材:
认识“l”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兔拔萝卜”作为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并帮助他们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所涉及的动物形象“小白兔”,孩子们很熟悉,而且其中的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
说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习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认识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3、活动重点: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l”和“许多”。
4、活动难点:感知“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分析
本次活动重、难点体现一个“认识”和“感知”的问题,所以把认识“l”和“许多”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幼儿根据兔妈妈所给的任务进行认识“l”和“许多”的关系。活动的难点定位在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因为在教育幼儿学习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感知,体现了幼儿学习数的发展过程,这样才具有一定的递进性,让幼儿知道1个1个和起来就是许多个,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增强了幼儿的数概念。“l”是自然的单位,“许多”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它们之间有一个量的区别。在目标中还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l”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l”和“许多”两个方面的意义。
说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了解幼儿的喜好。
2材料准备:积木许多个、萝卜许多个、
说活动过程
一、运用听觉和触觉区别“1”和许多。
做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让幼儿运用听觉和触觉区别“1”和“许多”
二、实物操作,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1个积木,请幼儿集体、个别说出:“这是一个积木”,然后出示许多积木,启发幼儿说出“许多积木”。
2、请每个幼儿从盆里拿出一个积木,拿时教师问幼儿:“你拿了几个积木?”要求幼儿说出:“我拿了一个积木”。拿完之后再问幼儿:“盆里还有积木吗?(没有了)”。
教师小结:“刚才盆里有许多积木,小朋友一个、一个……地拿走了,盆里就没有积木了,我们可以把许多分成一个、一个……”
3。小朋友们都喜欢玩积木,请你们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玩好吗?启发幼儿将自己手中的积木送回盆里由教师暂时保管,边送边说:“我送了一个积木”送完后引导幼儿说:“现在盆里有许多积木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把手里的积木一个、一个……地放进盆里,盆里就有许多个积木了,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三、做游戏,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说活动延伸
做游戏:小白兔拔萝卜,练习将许多分成一个、一个……再将一个、一个……合成许多。
教师以兔妈妈的形象带领幼儿参与活动,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线。活动中没有强硬的规定,创设较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轻松地学习本领。
说实际教学过程:由于第一次上公开课,面对这么多有经验的老师,心情难免有点紧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因为幼儿的注意力只集中在15分钟左右,幼儿较多,所以没能让所有的幼儿都能参加游戏,导致没有得做得游戏的幼儿不能集中精神来上课,由于幼儿的感性认识不同,所有有些幼儿是能够区分的目标达到,但是部分的幼儿还没能参透,还没有理解“l”和“许多”的区别,所以我认为我这节课上得不成功的,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促进我今后的成长,谢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