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设计1步骤一:明确课表要求
课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的内涵。(重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难点)
3、理解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象。(重点)
步骤二:课前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
文体介绍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新月派及新月诗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主张新诗应具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个美学标准。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代表人物有徐志摩、闻一多、胡适、梁实秋、朱湘等。他们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1927年春,“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后期新月派提出“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写作背景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学术界一般认为是林徽因写给儿子梁从诫的。
读准字音轻灵(línɡ)娉婷(pīnɡ)鲜妍(yán)
冠冕(ɡuānmiǎn)呢喃(nán)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这里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步骤三:课堂互动探究
新课导入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才学、智慧、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新课展开
1、解题
《你是人间四月天》:“你”指梁从诫(林徽因与梁思成之子),“四月”春天中的盛季,一年中最珍贵的季节。
标题的含义: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新颖别致,暗含作者对儿子出生的喜悦以及对儿子的珍爱、希望。
2、梳理结构
说一说:诗歌的每一节分别赞美了什么。
第一节:赞美“你”的轻灵、光艳。
第二节:赞美“你”的轻盈、柔美与恬静。
第三节:赞美“你”的庄重、美好。
第四节:赞美“你”的新鲜柔嫩。
第五节:赞美“你”的爱,暖和希望。
【重点探究】
1、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将“笑响”拟人化,“笑响”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将“你”的轻灵、活泼,“我”的欢快、喜悦写得形象生动。
2、第1节诗中的“点亮”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你”笑声的清亮与悦耳,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欣喜以及对儿子的喜爱。
3、找出“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句中本体和喻体,并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本体“你”,喻体“云烟”,将“你”带来的温暖写得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由衷的喜悦之情。
4、第2节的“闪”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将静态的“星星”在朦胧的“云烟”中若隐若现的情形写的具体可感,突出了“星子”的动态感,形象生动。
5、“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这句话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倒装句。应为“你是那轻,那娉婷,鲜妍”,突出了“你”“轻”“娉婷”的特点。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欣喜之情。
6、下列诗句中“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的哪些词语描写了“你”的颜色?说说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鹅黄”“绿”“白”它们都是明亮的暖色,给人温润的美感,让人感到温暖、生机与希望。
7、如何理解“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直接表明“我”对“你”满怀希望,同时也表明“你”的新生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
8、如何理解句末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直接表明“我”对“你”满怀希望,同时也表明“你”的新生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遥相呼应,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了作者对“你”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深入探究】
1、试分析诗歌第1~4节的结构特点。
本诗第1至4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
2、本诗中,“你”字反复出现,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本诗中“你”字反复出现十一次,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你”字的每一次出现,歌颂四月天,不仅是在向“你”倾诉,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
3、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请作出简要赏析。
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情感之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欢快、欣喜之感,是一首纯真而真挚的爱的赞歌。
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如诗,色彩 ……此处隐藏7030个字……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
【创作背景】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学界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徐志摩罹难,是为了赶赴林徽因举办的演讲会,而当林徽因得到徐志摩遇难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得昏倒在地上,还委托丈夫去出事地点捡了一块飞机残片,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情深至斯,令人无限叹惋,因此不少人在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坚信这首诗是为徐志摩而作。另一说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标题解读】
“四月天”在西方通常指艳丽、丰硕与富饶,不少人认为诗中的“四月天”是指代徐志摩,大概是对“徐林恋”念念不忘,仍然记得徐志摩《偶然》中“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以及林徽因悼念徐的《别丢掉》中那句“你仍得相信,山谷中流着,有那回音。”故而,人们借用“四月天”来指代两人未能圆满的爱恋。
总而言之,不论为什么写作,这都是一首“爱”的颂歌。
【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娉婷(pīng)鲜妍(yán)冠冕(miǎn)呢喃(ní)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呢喃:本课形容燕子的叫声。
【整体感知】
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1、诗中的“你”指代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
指代“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暖,希望”,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2、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意境?
明确:意象:四月天、风、云烟、星子、细雨、花、月圆、新芽、白莲、燕。
3、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诫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4、请同学们再品读诗歌,仔细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内涵和主题。
明确:这首发表在1934年《学文》上的作品,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对儿子降临人世的喜悦和对儿子深深的期望。
因此,本诗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子之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表达了对儿子的无比喜爱和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的希望和活力。
5、四月,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
6、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
【交流点拨】
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细雨点洒在花前”“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
情感之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7、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交流点拨】
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
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细雨洒落花瓣;百花润泽鲜艳、婀娜多姿,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这些景和物都给人一种温馨柔媚的感觉。
【创作技法】
第二人称,与“你”对话。在呢喃、在絮语中吟唱出作者对“你”的情感。“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赞颂,引出对“你”的描绘,“笑声点亮了四面风”“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作者将四月天里所有美好的事物化作心中的“你”的图景:带着百花的冠冕而来,笑声点亮四面风,是轻柔的,是温暖的,是摇曳的,带来希望。
多重比喻,具体了“你”形象。“你”如“四月早天里的云烟”,变化万千,是或喜或嗔的形态写照;“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温暖娇妍,是美好形象的生动描绘;“你”是“新鲜初放芽的绿”,青翠欲滴,是生机活力的特质刻画;“你”还是“爱、暖、希望”,浓烈真挚,是满载情谊的真情描摹。
捕捉意象,动静结合。本诗意象瑰丽多姿:“四月天”“云烟”“鲜妍百花”“白莲”“燕”,意象与意象的串联,编织成暖春图。朦胧的“云烟”、“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呈现出一种轻柔飘逸的动态之美;“夜夜的月圆”、“期待中”的“白莲”,又是一种静谧宁和的静态之美。动静结合之中,抒发了爱的真谛。
【结束语】
这首诗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把“你”比作“四月天”,就像四月天刚刚萌发的春意,对“你”的爱既温柔,又绵软,读来如微风拂面,让人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一种愉悦的震颤!
【拓展延伸】
作为新月诗派的重要人物,林徽因以其轻灵温婉的笔触留下不少经典诗作,而新月诗派中另一位诗人——卞之琳,也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经典篇章。请同学们品读卞之琳《断章》,比较这两位诗人各自的诗歌特点。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交流】徐志摩《再别康桥》,卞之琳《半岛》等。“新月派”诗歌提倡新格律诗,主张“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