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时间:2025-03-21 09:49:36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如:乃、期、委等,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诚实、守信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成语叫“难兄难弟”,大家知道说的是谁吗?是陈元方和陈季方。我们今天也来看看元方小时候的故事,看看她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集体朗读课文。

2、教师从语音、语调、节奏、情感等角度进行指导。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三、疏通文意,感知文本

1、小组成员结合注释进行翻译,并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2、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文言词语。

期: 去:

不: 委:

引: 顾:

四、分组讨论,质疑问难

教师提问:有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提问:那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有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学生探讨、交流。

教师提问: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他们俩各自会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

五、拓展延伸,美文共赏

多媒体出示《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 《世说新语》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六、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七、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2、课本剧表演: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成太丘与友期》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我们品味了两个少年关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处。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小故事,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

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⑴ 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⑵ 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⑶ 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

既然作者未进行任何评价,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人: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怒 非人哉!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入门不顾(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可提示,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如何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错误?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夙惠(天资聪慧)、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你认为应选自哪一门?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

──可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 ……此处隐藏19701个字……、学生负责回答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不习惯提问,不善于提问,难以提出契合文本的问题,难以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这是本节课中老师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所以必须在方法指导上,气氛渲染上下点心思,不然一堂课容易信马由缰,学生不知所学(常说的叫失败的课)。但我以为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的碰撞,学生的学才是最主要的,我们教师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的心灵,过多的预设和框框必然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个性,与其上一堂步步为营、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的课,不如上一堂可以让学生自由思维,能产生不少问题的课。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4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尝试采用“读一读、译一译、议一议、背一背”的文言文四步教学法,侧重学法指导(诵读、疏通、复述、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特点如下:

1.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这一设计不禁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2、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4.字词积累练习,讲究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出示没有加标点符号的《陈太丘与友期》,告诉学生这是83年高考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文。

二、整体感知

(一)疏通课文

1、分组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2.采用竞赛形式诵读、疏通、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二)分析课文

1、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论题:

(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

三.拓展迁移: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实际意义?

四.指导背诵课文。

(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本文)

五、字词积累练习。

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形象。

3、情感与态度: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的美德。

【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学习诚实、守信的美德。

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在这,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隋朝时期的故事。

隋朝有个聪明机智的人,叫解卞。他在杨索的府里作下人。

一天, 杨索问他:“我有个朋友在冬天被蛇咬了脚趾头,该怎么治呢?”

解卞随即回答:“这好办,取六月六日南墙下的雪涂在脚趾头上,就能治好。”

杨索说:“六月哪会下雪呢?”

解卞笑道:“六月是不会下雪。在冬天蛇如果敢出洞,早就冻僵了,又怎会咬人呢?”

杨索无话可说。

你觉得,故事中的解卞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陈太丘与友期》,来认识另一位古代聪明的孩子——元方。(板书课题)

二、简介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刘义庆(403~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朗读感知

1、大声地自由朗读:不懂的音、节奏,做上记号。

2、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讲究句读;学生点评。

3、同桌,边读边说说这则小故事;指名说故事。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

1、理解字词,疏通课文。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 ③去后乃至 ④尊君在不

⑤相委而去 ⑥下车引之 ⑦元方入门不顾。

2、讲解三个表示称呼的词:

①尊君在不:

②待君久不至: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

3、提问:课文刻画了几个人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板书:友人,元方)

⑴找出文中的四句对话:①尊君在不?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④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学生揣摩人物对话时的语气、神态及动作,酝酿并找同桌演练。

⑶角色演练,深化认识。

⑷同桌、生生互动演练。

4、评价友人、元方。(板书)

⑴评价友人:

①在我们刚刚对话中的友人,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原因是?(板书:无信、无礼)

②他是一直这样无信无礼下去的吗?依据是?

⑵评价元方:

那么,在你看来,元方又是个怎样的人呢?理由是?(板书:聪明、机智)

5、同桌讨论: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失礼?

五、课内拓展

本文对你今后的人际交往,有哪些启示?(板书:信、礼)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诚信与礼貌的重要性。古语有“人无信不立”,“言必行,信必果”。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做一个诚信礼貌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或者,让学生小结)

七、作业设计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一起成长!请大家将本课文熟读后加以背诵,并会默写。

【附板书】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友人 元方

无 信 信 礼 聪 明

无 礼 机 智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