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形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类的形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的形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注意从文字资料中获取必要信息,并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采用例证法和对比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在观察、比较等方面,同时对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起到良好的基础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探究式学习,教师不断深入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观察图片、阅读文字、自由讨论等过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是平等的。
【教学重点】
本课以“人类的形成”为主题概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瓦解三大问题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原始社会的历史风貌。
本课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学资源】
《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九年级上)》
《世界史纲》 [英] 威尔斯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展示图片)这几张图片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呢?
谁能说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呢?(学生简单讲述)
同学们的讲述很精练,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部片子中的配角(停顿)
“人类”(强调语气)看看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是吗?看样子有很多同学都知道了,好,谁能说说,关于人类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
就这么简单?
看看我找的资料如何?
(展示)人类起源的资料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于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首先,我们看看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是怎么揣测人类起源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当然了,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
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则认为人是原本存在的。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在所有神话中,『泥土造人』的说法最多,也最为流传,在所有神话里,最引人入胜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数我国的女娲和犹太神话(圣经)的上帝。(展示图片)谁能讲的比我有趣?
这些都是神话故事,我们无从考证其真伪,关于人类的起源,单凭这些口碑相传的故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那怎么办呀?(停顿)
对得找证据。有这么一个人,在经过了多年的考察总结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结论……
对呀,此人即为达尔文。(展示达尔文图像)达尔文的这套学说,奠定了进化生物学的基础。他还将进化论用于人类发展的思考,阐明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依据,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也就是你们刚才说的那个观点。
但是这个观点并不是提出后就为人们接受,大家可以阅读教材第2页,看看达尔文的观点遭遇了怎样的困难?
尽管达尔文的观点遭到了多方面的谩骂和围攻,但是这个观点经过一番激烈的学术和宗教的大动荡、大争论后,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在以后的岁月里,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人类起源说。
我们看看这个学说的观点是怎样的?大家阅读课文。(学生归纳)
在这个观点中,大家要注意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人类是经过长期的进化和劳动,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这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展示)
第二,人类形成的时间是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展示)
问的很好,现代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中的一支进化而来的,古猿早在3000多万年以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体形较现代猿类小。考古学通常讲的“腊玛古猿”,大约生活在1400万-1000万年前,身高仅1米多一点,体重在15-20公斤左右。所谓的“南方古猿”,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100万年以前。我们人类就是由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一支脱离了古猿类,朝着人类的方向演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考古学、历史学的不断发展,为我们不断探索人类出现的这个问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研究证据。
“露西”是一个西方女性常用的名字,可是,在考古学上,她可是大名鼎鼎。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中间的小字部分。
(展示南方古猿的复原图)这就是我们的“露西”,就是文章里提到了“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正是他们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完全形成人。
我在网络上找到一些资料给大家看看。(逐一展示)
首先,看看南方古猿同大猩猩的头骨比较,尽管有很多差别,但是很相似。
其次,看看人类同猿类的骨骼对比,人类的骨骼更加适合直立行走。
再次,看看脑,差别不大。
这些都反映出一个问题,人类是由 ……此处隐藏7889个字……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结果:人类基因组大约有亿个碱基对,已发现的基因约为万个
意义: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II、解答本阶段讨论问题:(在线回答、现场回答、学生互答)
5、检测学生自学效率、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线测试
6、课外活动:
☆调查活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资料搜集:基因诊断
☆辩论:人类基因组计划效应的利与弊
人类的形成教学设计5一、教学理念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世界,涉及更多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问题、激活、展示、应用和整合五个要素,以探究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分析、讨论总结规律,最终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认识、理解升华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与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第2节《染色体变异》均有联系密切。其中人类遗传病类型的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可遗传变异的三大类型,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分析有助于学生深化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遗传学基本规律;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介绍有助于引导学生高度关注遗传病,意识优生咨询和产前诊断的必要性;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基因诊断引发的社会伦理学争议有助于学生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作用。本节活动较多一个调查,两个资料搜集和分析,一个科学?技术?社会(STS)。本节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能够结合减数分裂过程阐明遗传基本规律及基因的传递方式;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三大可遗传变异的概念;了解常见遗传病的家族传递特点。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活动,通过资料分析、系谱图甄别,归纳总结遗传病的分类及家族传递特点,得出相关规律。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步提高全体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及分类。
2.阐明单基因遗传病的种类及家族遗传特点。
3.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4.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
[能力目标]
1.分析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总结遗传特点。
2.解释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体现象)的形成原因。
3.归纳优生措施。
4.调查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关注人类健康。
2.确立科学调查、实践活动的基本步骤。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假设、自主性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精神。
3.密切关注最新科研进展。如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三亲婴儿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人类遗传病的分类及实例。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人类基因组计划。
[教学难点]
1.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遗传特点,并总结规律。
六、教法、学法
[教法]实践调查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分组讨论
七、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1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大家接触到了哪些遗传病?遗传病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活动1我们了解的遗传病有白化病、血友病、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猫叫综合征、多指、并指、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21三体综合征等。遗传病具有“先天性、亲子传递、家族聚集”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遗传病病例的积累回顾,迅速引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尝试让学生对单基因遗传病进行合理归类。
[新授]
知识点1.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教师活动2以图解、情景问答、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总结6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学生活动2分析下列6种遗传系谱图。并对单基因遗传病进行合理归类。
补充资料①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代谢图解
补充资料②“维多利亚的遗憾”皇室病――血友病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和进行自主探究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体验科学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3图片展示唇裂、腭裂、无脑儿等多基因遗传病,强调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及特点较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概率较高。
学生活动3了解多基因遗传病的常见病例,小组探讨单基因遗传病与多基因遗传病在遗传物质控制上的区别。
教师活动4病例分析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愚型)与性腺发育不良(特纳氏综合征)
学生活动4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角度,分析21三体综合征和性染色体三体现象的形成原因。
探究活动(1)请根据减数分裂图像变化,分析异常配子出现的原因。(针对常染色体异常)
探究活动(2)请根据异常配子的来源,分析异常合子形成的原因。(针对性染色体异常,如XO、XXX、XXY、XYY)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常见遗传病的示例,引导学生通过“减数分裂”老知识完成新知识“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自主探究和认知总结。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知识点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教师活动5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关于“优生”的4个问题――①和谁生?②能不能生?③什么时候生?④生之前查什么?
学生活动5小组探究
(1)“和谁生?”分析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的概念;“能不能生?”了解遗传咨询的项目;
(2)“什么时候生?”明确最佳生育年龄;“生之前查什么?”产前诊断常用措施。
小组探究总结“优生”的四大措施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优生”的情景分析题目,学生结合社会学常识与医学专业知识明确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的意义,了解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的项目。明确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关注人类健康。进一步提升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文档为doc格式